转眼间我已经步入博士三年级了,怎么说呢,感觉一直没有踏入科研的大门。或许是我把科研神圣化了,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际会,无缘参与CNS大课题,大测序计划才是常态。正是因为没有人带我,所以我才如此热心的去带别人吧,所以才有了生信技能树培养的10万生信工程师! 早在博士一年级的时候我就隐隐约约预见到了现在的困境。虽然说能看懂几乎绝大部分的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可以在三五分钟内完成一篇普通数据挖掘文章的几乎全部图表,但这并不是我期待的科研。 如果仅仅是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我在华大诺禾这样的科研服务公司应该是会成就更高。也许是时候做一些改变了,现初步决定,休学一年,出去看看全球高校科研院所其他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们都在忙些什么,有没有遇到跟我类似的困难,都是怎么样解决的等等! 早在博士开始阶段我就特别迷茫和困惑,我就尝试了一些自救的措施,比如采访了一些博士已经毕业的朋友,就有了为什么读博士这个系列: 霍普金斯医学院,遗传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其实当时还约了很多朋友参加这个访谈啦,可惜参与活动给我反馈的人很少,就不了了之了。有一个可能性是大家觉得微信聊天这样的访谈形式没有仪式感吧,所以大家能看到的就上面两个访谈结果。 当初设计的采访环节问题不多,主要是; 基本信息:博士毕业院校专业,时间,地点,为什么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课题:来源,内容大纲,连续性,时间,课题困难之处,解决了的以及没有解决的问题研究兴趣:与博士课题的相关性博士顺利毕业的原因;好的课题方向,好的实验室环境条件,运气,家人支持等毕业后是否用到博士研究关于博士求学期间一些个人建议 顺便做一个调查吧,假如你也可以主持这样的采访,你最想问的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参与 我2018年初的访谈侧重于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朋友,其实是想听听看他们关于博士期间找到自己的科研课题的想法。因为自己的导师是做小鼠模型相关研究,而我自己擅长并且感兴趣的方向是数据分析,没有很好的匹配,导致自己的课题选择一直是一个难关。哪怕是现在已经博士三年级了,仍然是困难重重。当初设计的采访环节问题侧重点已经不合时宜了,我其实更重要关心的是广大博士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是否也像我这样,读了一两年仍然是没有自己的科研方向?是否科研进展很缓慢,各种技能缺失。是否面临其它社会压力? 毕竟经常在朋友圈还有各种博士交流群看到如下新闻: 选错导师误终身!Nature大型调查:1/4博士生想换导师Nature:中国四成博士生焦虑抑郁 我主观上猜想我应该是没有抑郁或者其它精神疾病的,但是心态的确出了一点问题,计划休学一年出去看看同样是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们现状如何,是否有我可以帮忙的,或者有没有能给我启发的。计划采访100名博士在读学生,下面我会从4个方面来粗浅的介绍一下这个计划。 我是生信技能树创始人jimmy,如果你是生物信息学相关博士,那么毫无疑问你肯定是知道我的。如果你是其它领域博士学生,那么你可能需要看一下我的足迹:师兄和他的生信故事这个里面记录了我本科毕业后工作的几年。然后是在澳门大学健康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现在是第3年。 生信技能树的2019年终总结这里面记录着我博士期间抽空做的一点教程分享事业2020学习主旋律,B站74小时免费教学视频为你领路这里面记录着我为生物信息学教学行业做的一点贡献 差不多了吧,每次做自我介绍和工作整理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诡异。感觉应该是会接受我采访应该都是我们生物信息学行业内的,不认识我也是奇了怪了,如果你确实也想接受我的采访,那么先请回顾一下我近6年的动态,然后再申请哈。 首先,100个这个数字,其实就是为了凑整,总之要采访很多人就是啦。 然后为什么是博士呢,前面提到过,我对攻读博士的诸位的心理状态有点担忧,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就跟我为什么建立生信技能树一样,我的正反馈来自于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最后为什么有这个采访呢,也很简单,首先因为我休学了,计划去不同国家地区,然后因为自己博士读的不咋地,所以想去看看其他博士,对比一下。 主要是欧美高校,日本,还有澳大利亚,这样采访完成后,也算是变着花样环游世界了! 当然了,等我走完这些国家,如果确实有时间,我也会到中国大陆的一些高校看看,跟大家交流,但是这个计划优先级很低。因为早在十年前我还是本科在读的时候,其实就休学了一年,那个时候是去看各个高校的本科教育。但是做的不好,所以后来偏离了休学的初衷,演变成为了穷游,还有一些游记,如下: 为什么要休学出国走间隔年出国需要什么英语水平呢?在马大的三天马来电话卡和银联异国取款汇率 所以你只需要在上述地区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就可以直接联系我申请加入采访。 为了方便记忆,将美国分为六大区域(基本与NBA分区一致),从右上往左下介绍: 新英格兰地区:即英国移民的早期定居点,经济发达,历史悠久,科教先进,名校云集。五大湖区:工业中心,经济发达,风景优美,名校同样不少。南方:经济落后,文化保守,务农为主,黑人比例高,种族歧视较严重。西北部:冬天极冷,人烟稀少,经济发达,好学校很少。西南区:气候干燥,墨西哥裔比例极高,经济一般。加州:经济发达(单州GDP排全球前5经济体),UC系+好莱坞+硅谷,房价高,污染大。 TOP100大学数量达到10所及以上的州包括加州(12所)、纽约州(12所)和马塞诸塞州(10所),是公认的教育环境较好的几大州,其次是宾州拥有7所TOP100大学。 所以我会倾向于去这几个州,当然了,主要取决于联系我接受采访的博士生在哪,我提前规划好路线。为了保证采样的多元化,我应该是不会按照学校排名来挑选博士生进行采访,所以大家可以忽略下面的排名,反正大多数情况下排名也一直在变化,而且每个大学主打的专业领域也不一样。 1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2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3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4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ofPennsylvania5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6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7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8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ofTechnology9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University10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College11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UniversityinStLouis12西北大学NorthwesternUniversity13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14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ersity15布朗大学BrownUniversity 参考: 美国有哪些地理位置绝佳的校园?另类选校指南:你从未见过的奇葩美国地图! 德国无疑是老牌的工业强国,我看了看我微信里面好友列表,有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的朋友,所以会优先前往这3所学校。 不过,我也抽空查了一下大学分布地图,柏林自由大学等,也值得一去。 参考: 德国城市地图列表 英国的顶尖高校教育基本上是堪比美国啦,在世界三大排行榜(THE、QS、ARWU)中,均进入前十名的大学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 Ranking排名大学名称UniversityName 1剑桥大学(Cambridge) 2圣安德鲁斯大学(StAndrews) 3牛津大学(Oxford) 4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5杜伦大学(Durham) 6巴斯大学(Bath) 7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7帝国理工学院(ICL) 9华威大学(Warwick) 10埃克塞特大学(Exeter) 11利兹大学(Leeds) 12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Trent) 13创意艺术大学(UCA) 14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 15考文垂大学(Coventry) 16伯明翰大学(Birmingham) 17林肯大学(Lincoln) 18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 19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20约克大学(York) 同样的大家可以忽略这个排名,反正大多数情况下排名也一直在变化,而且每个大学主打的专业领域也不一样。只要是你在英国的大学研究院就读博士,就有机会接受我的采访哈。 法国、瑞士和荷兰也是有几个博士在读朋友,在我的采访列表,所以也是肯定会到。而且欧洲是申根签证很方便。 申根签证(SchengenVisa)是指根据申根协议而签发的签证。这项协议由于在卢森堡的申根签署而得名,协议规定了成员国的单一签证政策。据此协议,任何一个申根成员国签发的签证,在所有其他成员国也被视作有效,而无需另外申请签证。而实施这项协议的国家便是通常所说的“申根国家”。 包括26个国家地区: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除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爱沙尼亚芬兰法国(除法国海外行政区域)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除阿鲁巴、库拉索、荷属圣马丁和荷兰加勒比区)挪威(除斯瓦尔巴群岛)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除休达和梅利利亚)瑞典瑞士 如果你有签证办理的经验分享,也欢迎share给我哈。当然了,我自己其实也会去搜索搞定的。主要是可以吸收大家的经验防止踩坑。 日本国内共有764所大学(学历对应于中国870余所本科大学)及众多专门学校(学历对应中国大专、专科院校)。 2019年度,日本国内所有大学的综合排名top20的高校是: 1京都大学,2东京大学,3东北大学,4九州大学,5名古屋大学,5北海道大学,7东京工业大学,8大阪大学,9筑波大学,10国际教养大学,11国际基督教大学,12广岛大学,13早稻田大学,14庆应义塾大学,15一桥大学,16神户大学,17上智大学,18金泽大学,19千叶大学,20东京外国语大学。 同样的大家可以忽略这个排名,反正大多数情况下排名也一直在变化,而且每个大学主打的专业领域也不一样。只要是你在日本的大学研究院就读博士,就有机会接受我的采访哈。 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roupofEight,简称Go8或G8),又称澳大利亚八大名校、澳大利亚八校集团,是澳大利亚一个著名的高校联盟。该联盟成员是澳大利亚名声在外、享誉国际的八所顶尖综合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 悉尼大学TheUniversityofSydney,UNSY,新南威尔士州,悉尼,1850年 墨尔本大学TheUniversityofMelbourne,UofMELB,维多利亚州,墨尔本,1853年 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ofAdelaide,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1874年 昆士兰大学TheUniversityofQueensland,UQ,昆士兰州,布里斯班,1909年 西澳大学TheUniversityofWesternAustralia,西澳大利亚州,珀斯,1911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ANU,首都特区,堪培拉,1946年 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ofNewSouthWales,UNSW,新南威尔士州,悉尼,1949年 蒙纳士大学MonashUniversity,维多利亚州,墨尔本,1958年 也许我会去一下隔壁的新西兰,毕竟那边的朋友喊我好几次了。 因为一切都还只是一个计划,目前能确定的仅仅是我3月底会出发,然后日本,欧美各国,澳大利亚肯定都会去,但是具体到哪个城市哪所大学,其实取决于大家的响应情况啦! 专业呢,其实是不限的,但是我估计肯定大多是生物信息学相关啦,至少也是生物学,这样我们科研交流可能会顺利一点。不过也不排除其它学科专业博士啦,数理化生不分家嘛。当然了,文科也偶尔可以,反正采访名额那么多。 本次采访名单确定首先是邀请制,跟我有过交流的海外各个高校科研院所朋友我会主动私聊你,如果有意加入,我会记下你的地址,汇总之后我再根据世界地图规划一个合理的路线。 如果是完全陌生的粉丝想参与呢,还是老规矩,需要首先发邮件给我,我们先初步认识一下。邮件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自我介绍,是否有课题或者学业上的困扰,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自报家门,我要根据报名者地址来制定行程的。 再次强调一下,我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对本次采访也仅仅是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和概念。但是我既然决定做了,大老远飞过去,我相信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来信请发到我的邮箱 2015调研结果显示10%的博士生考虑过自杀,超过半数的人报告自己情绪低落了很久。10年之后,UCB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该校790名高学历学生被要求用一系列问题来衡量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抑郁水平,还有一些列关于他们生活的其他问题,以便研究人员能够注意到某些和精神健康直接相关的因素。 结果显示:47%的博士抑郁症水平比较高,37%的硕士生有抑郁倾向; 抑郁比例最高的是艺术和人文领域的学生——高达64%,远远高于生物物理和科学工程领域——43%-46%,社会科学(34%),商业(28%) “ThedaysIspentpursuingmyPhDinphysicsweresomeofmydarkest.” “那是我博士课程进行到第三年的一个晚上,我坐在床上,床头放了一瓶安眠药和一瓶伏特加。我吞了几片药,伴随着伏特加一起灌进喉咙,几分钟后我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些可怕的事情,而且就快要完成了。” Walker是这样形容自己度过的博士三年的:不断累积的工作量和智力挑战+持续恶化的心理健康,我觉得没有支持、孤立和漂浮的不确定性,焦虑成为我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喝酒、伤害自己,有时甚至想死。 Nature今年再次对来自世界各地的6300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并在本周公布了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71%的受访者对自己的研究生经历感到满意,但约36%的人曾因博士学位带来的焦虑或抑郁而寻求帮助。 调查中还有一条线索。五分之一的受访者称自己曾被欺凌;五分之一的人还表示遭遇过骚扰或歧视。 Nature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深入的跟踪采访,层层剖析博士生们压力的真相,揭示博士生中焦虑和抑郁正在加剧,他们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下面摘选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受访者的独立评论: “我爱我的博士生涯,而且我认为与大多数博士生相比,我有很好的经验,我不会考虑任何其他工作!”(英国) “再怎么强调获得博士学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为过。我希望我是一个人这么认为,然而,在我的项目中,学生们正在自杀、抑郁和焦虑中挣扎。”(美国) “学术体系是非常传统的,仍然经常惩罚那些不遵守常规的人。”(美国) “我对我的博士生涯感到满意!我这是离群吗?”(澳大利亚) “我很担心早期职业科学家的竞争能力。在一些机构里,内部竞争非常激烈,不会支持同事。”(美国) “99%的时间都失败了。但那一次成功就弥补了所有的不足。”(法国) “帮助我们使科学更人性化!”(芬兰) “尽管现在攻读博士学位和在学术界工作有许多负面影响被凸显出来,但我仍然很享受作为研究生每天所做的事情。”(美国) “拿到博士学位确实很难,但当我们满怀激情地看待事物时,就不会那么难了。带着激情读博是人生仅此一次的经历。”(印度) “我们需要给博士生支付更多工资。”(美国) 读研读博的压力之大,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在知乎上,“X大学有没有一个能哭的地方”的问题和回答一度非常之多。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