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首发于左边左边微信公众号右边:右边后公务员时代) 春暖花开的日子,也是满怀期望日子。给大学毕业生的左边offer右边多数已经发出,硕士研究生的面试录取结果也已经公布。这是一个夹杂期望、紧张和兴奋的月份。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12月20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到21.8%,成为近十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17年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超过80万人。报考和录取人数已经接近3:1的比例。 我曾有幸在十几年前迈过考研这座桥,在我梦想的高校继续学习深造,并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开启了全新的人生视角。考研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项考试。这次经历除了让我的人生增加了其他可能性,对我的心态和观念变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科时期我就读于国内某985高校的外语专业,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跨校考入北大的某文科专业。跨校跨专业的考研经历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之一,是我人生的一场洗礼。我为此全身心投入进行了8个月的高强度准备,至面试结束后已面黄肌瘦皮包骨。当时虽然不知结果会怎样,但尽人事听天命,全情投入过,无论结果,无怨无悔。面试一结束,就彻底放下,全心投入找工作的大潮中,直至收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此后,陆续有师弟师妹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我,向我学习取经,甚至有考研辅导机构请我做兼职导师。如果过往的经历对别人有用,也是一件幸事。 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考研故事。虽然已是陈年旧事,但是有些道理是通用的。写出来,也是对这段经历的纪念。 太长不看版: 想清自己的所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做好充分的信息搜集和资料准备工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为什么考研 别人向我取经,在往下说之前,我一定请他考虑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考研?(而不是选择就业或出国深造?) 在得到坚定考研的答案后,再继续拆分成几个小问题:为什么要某校的研究生?为什么要考某专业的研究生? 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明朗清晰,当事人没有充足的理由和坚定决心,那么在考研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坚持不下来而放弃。如果对于考研的初衷并不那么坚定,后面的两个小问题也没有继续的必要。 之所以会先思考这个问题,全在于考研,尤其是跨校跨专业考研,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复习准备的过程要求集中精力,心无旁骛。至少在我眼见范围内,三心二意的人绝无可能通过初试。考研的路上,除了阻力就是诱惑,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努力和代价就能成功,前面是一片未知。 很多人不是被考试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的。在考研初试的考场上,我看到了太多空位,整整空了两天。甚至在随着考试的进展,空位越来越多。很多人连踏进考场的勇气和信心都没有。我的不少咨询者在备考的过程中就放弃了。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坚持的动力。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很难在考研的路上坚持到最后。 坦诚地说,当初我选择考研的原因很简单: 一是当时的我还未做好迈向社会的准备,期待继续读书延缓进入社会的步伐。本科期间社会实践经验太少,晃晃悠悠到毕业季的时候才发现时光易逝,没有好好做职业规划和准备。就业的压力猝不及防。读研继续深造成了逃避就业的避难所。相信有不少毕业生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而来的。 二是始终还有一个希望继续深造的梦想,在梦想的大学选择感兴趣的专业继续学习。考研是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之一。我本科学的是外语,外语专业有一个优势:外语可以作为工具和载体去结合大多数专业。当然,这也是外语专业的劣势,即它必须跟其他专业相结合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学习一门新的专业,并能结合外语优势,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也是一个左边加分右边项。 还有一个考量:退一万步,即使考研失败,我损失的是半年时间和精力,以及大部分冬季签约就业的机会,但仍然有机会参加春季就业招聘。 有了计划A和计划B,我已经能百分之百确定考研这件事。剩下的就是考虑学校的专业了。 2.关于专业和学校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考研首先选择的是专业,其次决定学校。 在选择研究生专业方向的时候,根据个人兴趣我选择了专业,而且这个专业中恰好有一个研究方向能够结合我本科所学的外语专业。 关于学校,北大大是我梦想中的大学,北大的任何一个专业都不会很差。北大有丰富的国际交流项目可以圆我出国读书的梦。当然北大的门槛也最高,考取难度最大。 为了考研学校的选择问题,我曾经和父母发生过严重冲突。父母为了保险起见,主张我报考本校本专业研究生,录取概率更大。而我更想为梦想拼搏一把。如果我没有明确的目标,在考研方向问题上就会受旁人影响而犹豫不决,最后影响备考。为梦想尽力一搏,就算失败也没有遗憾。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义无反顾,专心致志开始备考。 综合起来: 明确目标,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想通过考研或读研获得什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势、职业规划等等)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做好考研失败的心理准备和备用方案搜集信息 确定目标之后就是目标实施和落地的过程。第一步就是尽可能多地搜集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 官方渠道 首选官方渠道了解信息,如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所报考学校的官网等,获取关于考试的一手信息,获知考试科目和参考书单。很不幸,参考书单常常是一长串,甚至好几页。而更不幸的是,这些参考书大多数都是需要认真看、理解并掌握其核心要义的。 向过来人取经 直接向有考研经验的学长取经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我动用所有的人脉,打听并联系到两位学长。其中一位是其他专业的学长A,成功通过研究生考试;另一位是我同专业的学长B,上一年正好准备并参加了考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有很多经验可分享。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位学长都是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正是我计划报考的。有他们的加持,我获得了无比宝贵的一手资料! 网上搜索考研经验 这就不用细说了,互联网的强大使得信息变得更多更繁杂,只是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去筛选信息。各大型考研论坛都有很多经验交流介绍的帖子。 考研机构培训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可以挑选比较大型、品牌信誉度好的机构。我曾经报名了一个专业课培训,培训内容就是针对我意向报考学校的专业,授课老师就是上一年被录取的学生,后来成为我师姐。授课老师传达了她的一手经验和感悟,包括她整理的备考笔记、学习资料等等,对于了解报考专业的情况很有帮助。 2.备考 前期搜集信息资料后,我对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已有一定了解,接下来就是集中精力备考了。考试科目包括两门专业科目,以及一门外语和一门政治科目。 专业课 这是我最大的弱势。因为我对此专业仅有兴趣,毫无任何理论基础和学科背景。完全是零基础开始学习,必须作为主攻方向,多花时间和精力。我对两门专业课程的要求不高,能过最低标准线就行。 外语 外语科目可选:除英语外,还可以选择其他通用语种。我决定选择自己主攻的外语专业参加考试,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和优势。优势项目要保持领先。我并没有放松对外语科目的复习。虽然花费时间较少,但是集中高效,主要集中在巩固基础语法上,但是花费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门课程帮助我拉高了总分,拉开了与其他考生的距离。 政治 政治这门科目不是我的强项,但是绝不能拖后腿。我报了一个著名连锁培训机构的辅导班,按照辅导计划复习。最后的结果差强人意,没有拖后腿,处于平均水平。 总的看来,我给自己确定的方针是: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不拖后腿。 在备考过程中,规律的作息和学习计划至关重要。因为我的整个备考期在8个月左右。如果学习和生活不规律,不仅不能保持高效,也不能保持长久。基本上,我每天6:30起床,7点去图书馆排队占座,然后吃早饭、打开水,如果上午没有课程,那么7:40左右回到图书馆开始学习。晚上11点结束一天的学习,11:30上床入睡。基本上日日如此,周六下午会给自己放个短暂的假,逛街、散步放松一下。 我强烈推荐到自习室学习。因为自习室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会感染人,帮助集中注意力。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喜欢在宿舍学习,但是宿舍里人来人往,很难保持专注,学习效率低下。转场至自习室后,效率大大提升。在自习室里还有意外的收获:我认识了不少考研的战友。大家私下相互交流,互相鼓励。 集中备考的时间大概有8个月。虽然是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因为短时间内精力高度集中,精神压力异常之大,8个月也像漫漫长路。尤其到备考后期,复习碰到瓶颈,无法突破,心情更是焦虑不安。不少备考者就因为受不了压力,中途放弃。 同时,周围的同学有的保送读研究生,有的拿到国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也有的签约好单位,而自己一人奋斗在前途未卜的考研路上,前路茫茫看不到尽头,孤单寂寞无助。周围的诱惑丰富多彩,一不小心就被诱惑带偏了,三心二意。 幸亏我一路坚持初心,从未动摇。原因在于: 其一,我在选择这条道路之初就已经想好了,尽力一搏,就算最后不成功也无憾。因为有这份坚定,我才能坚持。 其二,我在备考过程中找到了两位考研的战友。我们不是考的同一专业或同一学校,相依相伴,互相扶持鼓励,在枯燥乏味的备考过程中得到一丝丝安慰。 其三,我还很庆幸自己前期搜集信息的过程中结识了前文提过的学长B。从我搜集资料,一直到最后参加初试、复试,每当我碰到困难的时候,这位学长都始终鼓励我支持我,对我一直充满了信心。 初试过后,春节回家,父母看到瘦得皮包骨的我,心疼不已。此时的我,暂且不顾考试结果如何,感觉得到了解脱。从初试考场出来后,我感觉成绩可能不理想,心想没戏了。于是一门心思找工作,然而找工作也是各种不顺,心情低落又不敢告诉父母。另一边,父母也紧张得担心着,但是也不敢问我。直到初试结果公布,惊喜发现自己上榜,然后是复试,幸运通过。和我一起备考的一位同学说:“原本没有一个人相信你能通过考试。但是你做到了。” 于我而言,考研不仅让我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整个备考过程也是一次锤炼心智的过程。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如何去准备和完成一次冒险,用怎样的心里建设去面对困难和未知。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