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微博上出现一条热搜:河海大学清退125名博士生。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纳入211工程的名校。 而在1月14日它发布公告,对125名未在规定年限内取得学位并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 这个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11名校博士生,如此高学历的清退,不少人不能理解。 但是详细了解发现,这里清退的学生至少都是2013年以前入学,甚至有03年入学,而学校因为一直联系不上只能靠公告告知退学。 不少老师都会和孩子说:“高考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之差万人之下。你们考进大学就轻松了,一切都值得的。” 考进了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占着学位不学习,导致被清退的消息其实近些年屡屡出现。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续清退404名未在规定学习年限完成学业的在读博士和硕士。 2020年12月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院发布公示,刘某帅等77名学生因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且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未完成学业,予以退学。 2020年11月27日,南昌航空大学发布公告称,21名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并经多次联络督促仍未办理相关学籍异动的申请手续,请这部分学生见公告后于12月4日前办理退学离校手续,如逾期仍未办理手续,学校将予以退学处理。 甚至看过一份大学的退休学率调查,高校的最高退休学率可以达到12.7%。也就说100个学生当中只有87个学生可以顺利毕业。 ▲来源:博雅数据库 清退学生是公平还是不公平?不少学者表示,其实很公平,制定退出机制,“严进严出”,可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 而身处严格的教育机制,孩子们只能努力、不懈怠不放弃,合格毕业是唯一的途径。 如果连学习的象牙塔不能打通关,那么进入社会后的成人法则,能分分钟把孩子虐哭。 在河海大学清退博士生的热搜下,有一名网友@哈默老师分享了他博士师兄的读博经历: 他的大师兄,博士连续读了6年,马上快到期限,面临发不出论文就要被清退。师兄是硕博连读,如果规定年限完不成学术指标,几年的读书只能拿本科文凭。 那段时间,大师兄头发掉得好快,头顶基本秃了,整个人也憔悴了。 但是幸好最后的努力见到了成效,在最后一年终于成功毕业。他看到了读博士很辛苦,但是尤为深刻地记住了大师兄毕业时候说的一句话“我以前总感觉毕业很遥远,前3年的博士生涯,啥也不用心,浑浑噩噩过去了。后面才发觉,时间太紧张了,有毕不了业的风险,整个人焦虑到崩溃。人越着急,越做不好事情,希望师弟师妹们从博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避免走我的老路。” 古希腊·柏拉图说过: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还有一句名言是:“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 所以,在疫情之下的寒假,我们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自律。 正所谓天道酬勤,学会坚持、懂得自律,才是孩子走在这人世间最好的武器。 02 心理学上有个特别有名的棉花糖实验。 40多年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切尔邀请了很多小孩到游戏房进行这个实验。 房间里面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她让每个小孩独自待在一个房间,给他们一个棉花糖,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选择现在就吃掉一块棉花糖,或者等我出去一会儿,我回来时你要是没吃,就再给你一块。” 实验开始,有的小孩子转过身,故意不去看桌上的盘子,抵制诱惑。 有的不安地踢桌子,盯着棉花糖。 还有的没过一会就拿起棉花糖一点点吃掉。 但更多小孩一会儿都等待不了,工作人员一离开,马上吃掉棉花糖。 “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等待。多数孩子会猛盯着棉花糖,大约30秒钟后觉得等不下去了。”米切尔说。只有约30%的孩子可以成功。 等到这些孩子们上高中,米歇尔给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653名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发去了调查问卷。 调查发现: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有行为问题,他们的SAT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交不到朋友。 而能够等待15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钟的孩子的SAT成绩平均高出210分。 也就是:可以控制欲望,懂得自律的孩子未来更优秀。 孩子不能生来就注定成功,但是可以因为自律走向成功。寒假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未来也将两极分化。 上年寒假,因为疫情关系,许多孩子被困在家里上网课。而不少孩子因为跟着父母回老家过年,就被困在了乡村。 13岁的宁欣然便是其中一个。 但是乡村的网络信号很差,无法正常地完成网课学习。这个时候她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出动全家人的力量,找到了山顶一处网络较好的地方,她爬到山顶学习,在寒风中一坐便是3个小时。夜晚也只有一盏微亮的台灯陪伴。 有志者,事竟成。自律的孩子未来不可限量。 宁欣然返回南通,因为持续的自律和努力,成绩稳步提高,考到班上第一名,还成为了数学课代表。 还有疫情期间,因家里没装宽带,河南高三学生全杰通为了不耽误学习,每天爬上屋顶“蹭网”上网课。在去年的高考,他也考出了666分的好成绩,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 严于律己,是通往成功的加速剂。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不同于常人的控制力。 手机很好玩,懒觉很好睡,自律却很难。因为难,所以胜者即是精英。 人的最大敌人是自己,能战胜自己能自我控制欲望和行为的人才是强者。 03 自律就像是高铁发动,一开始时候用足力气,一旦进入轨道,就能轻松自主运行。 而这个发动的过程,就是父母的意义:要给孩子的自律形成过程进行赋能。 俞敏洪也说过: 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 良好的习惯,是自律的第一步 培根说过: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因此,孩子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寒假关键时期,父母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以下几个习惯: 生活习惯:按时起床和睡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保持规整洁净;坚持每天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学习习惯: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假期提前预习新课本,了解自己薄弱的环节;除了预习也要复习,温故而知新;做好笔记,有条理地学习,更好地接纳新知识。阅读习惯:规定好阅读的时间,保持每天阅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杜绝浪费时间,要尽量去理解和思考阅读的内容;阅读完一本书建议写一篇读后感,让孩子懂得自己收获了什么。 教育家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自然就是自律形成的雏形。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寒假过去,孩子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帮助制定时间计划表,是自律的第二步 培养孩子的自律,重要的是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 制定时间计划表,是形成自律最有效的方法。 马冬晗、马冬昕姐妹俩,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第一对被保送入学的双胞胎学霸,而且双双荣获清华特等奖学金。 她们的优秀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每天自律又努力的成果。网络上分享她们的时间表:每天6点起床,凌晨1点入睡。上课之余还不忘听CNN、复习微积分、高数、锻炼身体。 “我不一定比别人聪明,但我比较会控制自己。人要培养意志力,学会管得住自己。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清华学霸马冬晗说。 寒假期间,父母陪孩子制作时间计划表,可以先按小时规划。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事情,剩下的时间才能自由支配。 时间规划表就像孩子的行动监督器,驱动孩子去行动和完成。 从“他律”变“自律”,是自律的第三步 自律,重点是“自”,自我监督自我驱动,才是自律的重点。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时时刻刻监督孩子自律,但是可以慢慢让孩子形成自律。 在书本《有限管教:如何培养独立、自信、上进的孩子》中作者就介绍了让孩子从“他律”变成“自律”的方法: 当孩子不愿意去学习的时候,他不会对孩子命令“赶快去学习”,但是会说:“如果你想继续升学,那就认真地调查心仪的学校,然后自己做决定。不充分调查就不行。”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通过自己努力去达成。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不会批评责骂孩子,而是给孩子召开反省会,让孩子自己思考改善成绩的方法。如果不认真思考,那么零花钱停发、手机没收…… 当出现了反思,孩子的坏习惯就会发现,而且改正。当需要改正,孩子就会越来越自律。 父母的关注和监督,是孩子外在的驱动力;而目标和反思,是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形成自律的最好办法。 04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高度自律是什么样的体验。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说:是强大自信的来源,也是“心想事成”能力背后的秘密。 篮球巨星科比有一句名言: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吗? 孩子,不是优秀了才自律,而是自律了才优秀。每一个今天坚持的小事,在未来都可能变成一件大事。 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自律能力,日积月累,不断前行,攀登人生的高峰。 我是青榄君,一个教育行业工作者,关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转发或者收藏。青榄家长地带,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让教育变得更科学更轻松。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