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评历史。 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启程赴美国,带领他们的成年人里,有一个叫容闳的人。 与那些被幸运选中的官派幼童不同,容闳是1846年,由澳门马礼逊教会学校校长布朗牧师带到美国的,他上教会学校也不是因为他的父亲很开明,而是因为不用交学费,容闳的家境一般,只能供养一个上学的孩子,他的父亲选择让容闳的哥哥上私塾,“走科举的正道”,容闳则可以在洋人的学校学点与洋人做生意的本事,将来挣些小钱,总好过一事无成。 但是,容闳却很争气,他不光在学校的成绩优异,在美国的时候也表现出色,考入了对于美国人来说也很难进入的耶鲁大学,成为那里的第一名中国学生,当长袍马褂,留长辫子的容闳走入校园时,受到了全校师生好奇的注视。 不同的文化和异样的目光没有影响到容闳,他用中国人特有的隐忍和出色的成绩迅速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尊重。 毕业后的容闳本可以留在美国,以名校出身获得优厚的待遇,可他却选择了回国,就像在中学时他说的那样,“予虽贫,自由所固有,他日竟学,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者于中国者为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科举教育,可容闳爱国之心从未改变,他想用自己的所学所得,改变中国。 回国后的容闳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上海海关等处担任公职,后又做丝茶生意,获利颇丰,但是,这并非容闳回国的初衷,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1860年,他在两名传教士的邀请下,前往“天京”,也就是南京。 那可是太平天国的地盘,当时谁要是沾上这些人,稍不注意可是要家破人亡的,容闳去那里干嘛? 目的很简单,容闳想要去考察一下,看太平天国是否真的如传教士们所说,可以救国,强国。 作为一个接受西方教育的人,容闳此举在当时堪称大胆,由此也证明,他对于清朝统治者其实并没有太深厚的感情,他忠诚的对象,是中国这片大好河山,只要能让这片国土焕发生机,他并不介意给这片江山换个主人。 相信当时看出他这种心思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整整三年,容闳没有得到什么重用,直到遇上了曾国藩。 正与太平天国苦战的曾国藩通过幕僚认识容闳后,本想任命他为军官,但容闳自认不擅长军事,于是推脱,曾国藩就委任他去美国采办机器,制造军械,著名的江南制造总局就这样在容闳的操办下成立,为晚清历史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可是,采办机器,负责技术,名利兼收的容闳却并不开心,因为他认为,要想让中国强大,必须从教育入手,最好每年能选拔一批优秀幼童出国深造,“借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之新中国”。 经过容闳不懈的游说,清政府终于同意每年派30名幼童出国学习,容闳看到了强国的希望。 可是,意外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留美幼童很快就不愿意留辫子,开始与美国女孩谈恋爱,甚至开始转而信仰基督教。 这些改变都让清政府惊恐不已,再加上负责监督这些孩子的学监吴子登夸大其词的汇报,清政府于1881年撤回了全部留美幼童,连美国总统格兰特出言拘留都没能改变这一决定。 容闳没有放弃自己的愿望,他又产生了两个更大的构想:建国家银行,给全国修铁路。 这两种国家级战略举措无疑需要接触大量官员,容闳也得以彻底了解清政府的腐朽,但他仍抱有一丝期望,那就是变法。 可惜,变法也失败了,容闳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他不再把希望放在清政府,而是于1900年结识了孙中山,这一年,慈禧向列强宣战,容闳投身张之洞门下,劝其“自立”,成立自立军,可是老辣的张之洞眼看慈禧掌权稳定,转而捕杀自立军成员,容闳也成了清政府的通缉犯,不得不流亡美国。 1909年,已经81岁的容闳仍然雄心不改,为了支持孙中山武装革命,筹钱在美国购买十万支枪和一亿发子弹,孙中山得知后,兴奋地前往美国洽谈,中途受到多重困难,全靠容闳从中周旋,最终于84岁高龄于美国逝世。 容闳的一生,是为中国强大而奋斗的一生,称他“中国第一海归”不为过,可是,容闳的人生经历也有着几乎所有海归都有的致命伤,那就是不接地气。 作为一名坚定的爱国者,容闳很早就入了美国籍,皈依基督教,他还剪了辫子,在美国,他是个中国人,但在清朝,他是个外国人。 作为一个时刻希望让国家富强的海归,容闳的所有想法都建立在美国制度的基础上,但是,美国制度与中国的实际存在太多偏差,这其中受到的阻力不仅来自于清政府的腐朽,还有容闳本人的建议无法付诸实践的尴尬之处。 可不管怎么说,容闳心系祖国之心是不需怀疑的,他能够放弃优越的生活,投身于革命中,满头白发仍然不改初衷,真实诠释了一名爱国者的爱国之情,也道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天下虽大,不忘中华,足矣”。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