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是“独特的机会” “我们要把中国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 “我2010年就来中国了,那时和现在的感受很不同,最近几年中国发展得非常快,开放力度特别大,在中国的首都读书我感觉很幸福。”在北京师范大学2019届发展中国家硕士毕业典礼暨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五周年庆典上,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赛德说。 今年,来自31个国家的53名毕业生从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毕业。一年的学习中,除了在校课程,学校还设置了社会调研以加深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在陕西商洛等欠发达地区了解精准扶贫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江苏昆山等发达地区学习经济腾飞的经验……在不同地区,留学生们目睹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上了解了中国的政策,并被中国的发展模式所震撼。 与赛德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留学生。在该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院长林毅夫寄语毕业生:贫困不是命运,同学仍需努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要思路正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于你们国家现有的条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快速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竞争优势,你们的国家完全有可能像中国过去40年一样,在你们的领导推动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快速增长的奇迹,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消除贫困、实现繁荣。”林毅夫说。 留学生们表示,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成功道路值得思考,他们要把所学应用到工作中,服务各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让自己的国家感受到东方吹来的清新之风;同时,也会把中国的故事、在中国的各种感受带回去,与家人、同事、朋友分享。 几个月前,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的留学生们在与该院特聘教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进行交流探讨时纷纷表示,中国一直在分享,“一带一路”是分享的过程,“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也是在分享……“中国分享未来,分享发展,分担责任,让我们更富裕。你们是未来的领袖,也应该学会分享,和不同的人携手努力,分享梦想、规划。”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对留学生们说。 作为研究院的特聘教授,保加利亚共和国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对中国有很深的了解,他对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表示震惊:“40年间,中国致力于解决人民的贫困问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来中国的留学生学到了如何去做。现在,他们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并且会把这些经验也一同带回去。” 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很高兴看到学生们在中国有所收获。他说:“中国向我们分享成功的经验,我们感到钦佩。中国正在帮助其他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倡议150个国家携手努力,这是共赢的局面。推动多边贸易,推动和平发展,中国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表示,非常高兴能够成为中国的好朋友,从内部了解中国。 多年前,外界关于中国的“资讯赤字”是普遍存在的,加之中国与其他国家存在的语言文化、思想方式等差异,谁会想要来中国学习发展呢?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直接同中国人接触交往、申请来中国留学和生活,希望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中国的优质产品为外部世界所承认,中国游客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中国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为发展中国家克服发展难题提供了机会,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公正态度和响亮声音更加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在中国求学、教学的外国人跟我们接触后,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就发生了改变。”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说,该研究院有一名来自坦桑尼亚的校友,她已经开始在网上分享学习经验,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了。 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援外培训计划招标处处长哈雨认为,现在是来中国最好的时机,“我们正在往前走,就意味着每一个机会都属于大家”。 哈雨表示,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将教育与人才交流作为国际合作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的学生慕名而来,学成后回到本国,走上政府和企业的重要岗位,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决策者。 今年毕业的赛米尔来自加纳,他形容在中国的学习是“独特的机会”。“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不断增长,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因此需要这样的教育项目。我的同学有可能成为未来国家的领袖,甚至成为总理、总统,他们能够直接承担起责任,执行改变人们生活的政策。”赛米尔说。 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10年,人们的工作、学习、旅行、生产的方式等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付出努力才会有持久的和平,得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留下美好的星球。中国在这点做得非常好,我们应该为中国鼓掌。”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曼玉实习生刘蕊宁唐佳璐于梦伟郭丽娟来源:中国青年报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