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经肩负着国家命运,破除千难万阻,远渡他国为中国崛起而读书。 他们就是第一批留学国外的留学生。 1978年,中国一切开始步入正轨,但是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急需要大量的人才建设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国家贫穷,人人缺衣少穿,但是有这么一批知识分子,他们响应了国家的号召,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和亲人赴美留学,他们是第一批留学人员,也是从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 回顾那一段科研人员的留学历史,中国当时经济落后,奇缺外汇,整个国家在贫困中挣扎,领队只揣着几十美元,带着他们52人,带着读书强国的梦想前往国外。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如今出国留学,需要大量的资金,那时候就算是少一些,也不至于那么少吧,但那是事实,那时候的中国人民不富裕,国家也贫穷。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们这批留学生出国之后,学习非常拼命,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然而只是短短3个月的学习,让他们很快就适应了当时的大学生活,而且他们52人还被分配到了全美著名的大学之中学习,其中包括了麻省理工,加州大学等。 这52名留学生,是当时中国富强的希望,而他们也没有辜负彼岸乡亲父老的期望,他们拼命学习,日以继夜,几乎是争分夺秒,在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来回穿梭,每天晚上搭午夜末班校车返回住地,尽极大可能学习知识,希望早日学成过来,建设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知道国家派我们出来不容易,失去的时间我们要拼命抢回来,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学校。” 现如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士,知名的生物物理学家赵南明回忆说道。而这句话,几乎道出了当时所有中国留学生的心声,那时候的留学生一心想要早日归来,建设自己的祖国。 当然,那一批留学生也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截止2008年,新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的留学生归国30年,包括李衍达、陈俊亮、柳百成、张楚汉、张恭庆、姜伯驹、童坦君,共7人成为了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清华大学派出的9名留学生全部归来,作为“骨干”教师回到原先所在系和专业,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成为了国家科研领域独当一面的人物,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 他们这些人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一句话:国家所需,吾之所向。 而正是在一批又一批的科研人员,一批又一批爱国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才从科研上的一穷二白,一步步走向了科技强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第一批留学的留学生值得我们尊敬,他们不惧危险,不惧艰辛,把国外所学带来到了中国。相信,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崛起,将会有更多的留学生归来,包括那些暂时还留在国外的科学家。 中国加油!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