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的父亲,是李鸿章麾下淮军的军官,官职是“队官”,相当于“连长”。冯玉祥父亲的饷银是每月纹银30两,相当于现在的万把块钱。当时的猪肉是20文一斤,冯玉祥父亲的俸禄足够他们一家五口人温饱了。 但冯玉祥的父亲喜欢抽鸦片烟, 到手的俸禄大部分都用来抽了大烟 ,因此冯玉祥家日常生活其实非常困难。当时的淮军,很多军官都会把自己的家人弄到军籍里,以便多拿一份饷银,贴补生活。 淮军军官合影 “玉祥”,原作“御香”意思是在御前吃香的喝辣的 1893年,清朝的光绪十九年,这一年冯玉祥12岁。冯玉祥父亲所在的部队出缺了一个兵员,营部的人事长官向管带(也就是营长)询问,由谁来补缺。 这位管带姓张,张管带正在床上吞云吐雾,他一边吸,一边说:“冯老爷(冯玉祥的父亲)和我说过很多次了,这次就别让别人补了,让冯老爷的娃来补吧,去问问冯队官的娃娃叫什么名字?” 清军补缺的童子军 于是人事长官去找冯玉祥的爸爸,然而冯玉祥的爸爸回家了,不在营里。上边儿催登记又催得很急。张营长一拍脑门儿,给编一个吧! 于是给编了个“冯御香”,意思是能在御前吃香的喝辣的。 其实冯玉祥本名叫“冯基善”,然而军籍已经报上去了,是不能改的, 所以就将错就错地改名叫了冯御香。 清朝覆灭之后,民国改元,冯御香就取同音字改名叫了冯玉祥 冯玉祥虽然在12岁那年就补了军籍,然而因为年龄实在是太小了,所以并没有真的入伍,只是每个月点名。 冯玉祥的身体发育很快,2年以后,也就是14岁那年,他的身材就已经和成年人无二了,于是就开始正式当兵。 因为他身材高大,嗓门宏亮,管带和标统都愿意让他当喊操员。 他还非常刻苦勤奋,一有空就练习瞄准,在枪上吊砖、枪下面再挂一支枪等等。正因如此,他的射击技术非常好,有神枪手之称。 清军的射击训练手册 冯玉祥当兵之前,只念过三个月私塾。当兵之后,看到机会的他急于学习文化知识。恰巧他同棚的弟兄,一个叫尤鹤亭的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每天操练完之后,冯玉祥就拿着《三国演义》、《列国志》、《聊斋》这些书,让老尤教他认字。 冯玉祥的刻苦,让当时散漫的淮军兄弟很“恼火”。用今天的话说叫 “宁可累死自己,也要 卷死 同学” 。当时的同伍都讥讽他,说他是“官迷”。 尤其是他的棚长,嘲笑他说:“老子当了8年的棚长,还没当上军官。你这样愣头愣脑的家伙,如果当上了官儿,老子就退伍去国外。” 冯玉祥当兵的时候,非常老实,不爱与人争斗,所以有不少人占他的便宜,欺负他。 比如吃面,别人往往把面条捞完了,给冯玉祥就剩点儿面汤。 但是,冯玉祥的憨厚也让他结交了三个把兄弟:尤鹤亭、谷良友,还有一个特别会打架的家伙。每当别人欺负冯玉祥的时候,他的三个把兄弟就会来拔刀相助。 操练中的清军 冯玉祥的努力最终收获了回报。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奉命在小站练兵,以当时的德国陆军为蓝本,建立新军。这支军队的装备先进,军饷也高。新军的长官相中了淮军的冯玉祥,于是在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将冯玉祥从淮军调到了新军当兵,在北洋第六镇服役。 训练中的北洋新军 获得了机会的冯玉祥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练兵方法和武艺,并且对文化学习更加上心了。 当时第六镇的营地外面,有一个摆摊儿的,名字叫邓长耀。这个人是个落魄的秀才。 冯玉祥当时的月薪是6两银子。他从里面拿出二两银子,请邓秀才给他每天讲2个小时课。每天晚上睡觉前,冯玉祥就在床上复习老邓讲的内容。 北洋高级军官合影 冯玉祥的同班,有一个人叫李建堂。这个人专爱找茬,每次冯玉祥读书,他就在边上弹三弦儿。冯玉祥在桌上练字,他就去晃桌子。冯玉祥实在忍不住了,说:“我读书,你就弹琴;我练字,你就晃桌子,这何苦呢?” 李建堂说:“你念书,我弹琴,这是个人自由;桌子是公家的,许你写字,不许我晃吗?” 冯玉祥见他不可理喻,就只能在熄灯之后点蜡烛看书。 李建堂又说,蜡烛、灯油都是从大家的伙食中挤的,不是冯某人的私产。 于是冯玉祥就自己买了蜡烛看书。这时候,李建堂又告状,说晚上有灯光他睡不着,会影响第二天训练。于是班长只能命令冯玉祥熄灯睡觉。 因为冯玉祥的铺位在墙边,他就在墙里挖了一个小小的壁龛,把油灯放进去,靠壁龛的小孔就着灯光读书,这下,李建堂再也没话说了。这和当年凿壁偷光的匡衡颇有相似之处了。 这样,冯玉祥每天白天上2小时课,晚上自己又复习两个小时。两年的时间来,他读了很多经典名著和军事书籍,掌握了不少知识。这为之后他得到上司的赏识打下了基础。 冯玉祥在北洋新军服役,因为他的刻苦勤奋和忠实可靠,从小兵被提拔成班长,从班长被提拔成哨长。 当时的第六镇统制段祺瑞通过考试选拔军官,冯玉祥在考试中名列前茅,先后升任了连长和副营长(帮带)。 当时的北洋军官里面,只有很少部分是从基层士兵里提拔的,大部分都是日本、德国军校留学的留学生。很多都是朝廷大员家的官宦子弟,都不用心准备考试。 北洋段祺瑞 冯玉祥则凭着自己的努力学习和亲身实践,在考试中拔得头筹,一路升迁。 因此,当时的第六镇中流传着“冯玉祥气死留学生”的笑话。 1903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九年。清廷开办了陆军大学。招收学员时要求: 第一,要求学员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 第二,曾经在国外的军校留过学,或者还要在新军当过中尉以上军官,且超过2年才行。 冯玉祥满足了年龄小于30,中尉以上军官2年的条件。但当时的高级军官大都是留洋回来的,用没留过洋这个条件死死卡住冯玉祥等一干本土出身的军官,不让他们参加考试。 冯玉祥对着那帮人说:“今天你们不让我上陆大,将来老子要自己办个陆大!” 北洋时期的冯玉祥 1913年,冯玉祥当上了团长,在北京驻防,不幸患上了搭背疮。 他的一个朋友,名叫刘宽的,介绍他去一家美国开的教会医院接受治疗。美国医师在手术前后总是“阿门”地呼叫法号,这让冯玉祥对基督教产生了兴趣。 冯玉祥痊愈地很快,在朋友的影响下,他也觉得自己好得快可能是上帝之赐。因此受洗加入了基督教的美以美会。因此,人们又叫冯玉祥“基督将军”。 清末民初的教会医院 1925年,冯玉祥担任陆军检阅使,奉命在北京南苑练兵。 他办了一个“高级军官教导团”,从各营连排选拔优秀军官当学员,聘请了一干陆大毕业的军官当教员。 虽然没有大学之名,但性质极为相似,也算完成了当年的誓愿了。 后来,陆大还开设了“特别班”,专门招收中校以上,中将以下,但没有上过陆大的现任军官,学制三年。 这一次,冯玉祥如愿以偿成为了陆大的学员。 北洋陆军大学 以德报怨,善待“仇人” 当年处处为难冯玉祥的那个李建堂,为人吊儿郎当,很快就被新军遣散回家了。冯玉祥当了陆军检阅使后,派人把李建堂请到南苑,善加款待,还给了他几百块钱,让他得以安家创业。 部下很不理解,冯玉祥说:“当年如果不是李建堂那样对我,我是不会这么用心地学习的。环境条件越是不好,人越是会想追求进步,所以我应该感谢李建堂啊” 抗战期间的冯玉祥 好了,冯玉祥将军故事的上部就先讲到这里, 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关注哟~ 我是爱历史的Girl,每天和你一起读有温度的历史~ 参考文献: 1.《冯玉祥传》.简又文 2.《冯玉祥自传》第一卷《我的生活》.冯玉祥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