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部分中国留学生的不当言论,真是令人震惊愤慨。 先是留美学生许可馨,在微博发布大量诋毁中国抗击疫情的言论。然后是中科大研究生季子越,在境外社交平台上公然辱骂祖国,甚至崇拜美化日本侵略者。 这实在太猖狂了!虽然当事人在舆论压力下都已发表道歉声明,但她们给国人带来的情感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必将受到严惩。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几个人的口无遮拦,就一刀切地否定“中国留学生”这个群体。要知道,他们当中不少人学成归来,为建设新中国奉献了一生。特别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除了于敏、钱骥,其余21人都是“海归”,比如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23位“两弹一星”元勋全部都是男性。其实,在祖国的国防科教事业中,还有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比如笔者今天要介绍的何泽慧,就是留学生们的榜样。 何泽慧是谁? 1914年出生于“五世翰林”家族,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从德国到法国和钱三强结婚,1948年同丈夫归国建设新中国,2011年逝世……这是她的生平。 首次观察到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之为“科学珍闻”)、发现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开拓中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助力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这是她的贡献。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中国的居里夫人”……透过这一张张名片,从这位97岁老人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01丨自强 何泽慧的外祖父王杲卿,是明朝宰相王鏊的后代,曾任内阁侍读学士;父亲何澄是山西首批赴日留学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知名爱国人士。 出身名门望族,何泽慧却没有大小姐的娇生惯养,而是自幼机灵敏捷,酷爱读书,勇于在学问的道路上跟男生一争高下。 1932年,清华物理系共招收了28名学生,其中10名是女生。但受传统偏见的影响,院长和教授们都认为女生读物理难以学有所成,所以纷纷劝她们转到其他系。在学校的劝说下,许多女生都中途转系或转学,而何泽慧却是坚决不转系的3名女生之一,她说:“不让我来,我越要来”。 不服软的何泽慧不仅坚持到了最后,而且还以毕业论文全班最高分的优异成绩毕业,甚至高过了同班钱三强的90分。 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时留影:前排右起第二是何泽慧,后排左起第一是钱三强。 那时候的中国,社会普遍存在歧视女性的观念。到1936年毕业找工作时,何泽慧再次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男生可以去南京军工署,女生却没得到安排。当时幸亏有山西省的资助,何泽慧才能公费到德国留学,在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初到德国,何泽慧想选修弹道学专业,她说“因为日本人欺负我们,我想回来打日本”。然而,那时候该专业和德国的军事工业有着密切合作,所以基于保密要求,一般不会接受外国人在那里学习,更不可能吸收女性。 不过何泽慧并没有被吓退,到德国前曾了解到系主任曾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她便直接找到这位系主任,辩论道: “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侵略者,我为了打日本侵略者,到这个地方来学习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 这位系主任哑口无言,最后破例接受了她。就这样,何泽慧成为该校第一个选修弹道学专业的外国人,也是该专业的第一个女生。后来她也没有丢中国人的脸,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 敢于冲破社会观念的桎梏,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撑起女性的“半边天”,何泽慧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世人宣告:谁说女子不如男? 02丨爱国 在博士毕业后的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中,何泽慧得知:自己在德国留学时,钱三强考到了法国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先是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后来担任法国科学中心研究员。 1943年年初,钱三强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的信函。因战时限制,信件内容不得超过25字,这封署名何泽慧的来信大意是: 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从此,两人恢复了联系。 到1945年,钱三强向何泽慧发出求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何泽慧回复:“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一年后,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她来到法国巴黎和钱三强正式结婚。婚礼上,他们收到了约里奥·居里夫妇的祝福。 1946年何泽慧(左)与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合影 此后,在这所世界著名的居里实验室,这对同事夫妻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被西方国家报刊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不过,正处于事业巅峰期的他们并没有留恋国外生活,而是急切盼望回归祖国。 所以在1948年春,钱三强找到中国共产党驻欧洲的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跟着就在这年夏天,他和何泽慧带着年仅半岁的女儿,经过1个月零8天的海上颠簸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48年4月,钱三强与何泽慧离开巴黎回国前,在卢森堡公园留念。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对科学伉俪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旧货店和废品收购站,寻找可以利用的旧五金器材、旧电子元件,克服重重困难从零开始建设新中国自己的物理科技事业。 据介绍,在筹建“两弹一星”团队时,名单里原本有何泽慧,却因为她是钱的家人,又是女性,最终与研究团队擦肩而过。 不过,何泽慧并没有抱怨,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两弹一星”工程。比如氢弹研发时,有个重要数据,就是何泽慧带人在实验室完成了验证。 实际上,不管处境如何,何泽慧都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即使和钱三强被下放到陕西合阳的“五七”干校,负责敲钟的何泽慧也和做科研一样,认真、准确,一秒不差,敲得很精准,时间甚至可以用来对表。她曾说: 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不管对得起你或对不起你。 1971年,在合阳干校时的全家福。 甚至到耄耋之年,何泽慧还坚持全天上班,为祖国科教事业呕心沥血。 不在乎得到什么职位,只关心自己能为国家社会做出多少贡献,这就是何泽慧,当之无愧的“学以报国”楷模。 03丨俭朴 半个世纪以来,何泽慧一直是科学界的领头人物,作出的成绩和贡献有目共睹。本来有资格向国家提要求,但她除了治学与探求真理之外,对于物质生活毫无要求,甚至朴素得令人震撼: 一直住在破旧的小楼里,家具也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的旧物,唯一一件新家电是一台白色的吸氧机。 有一次,何泽慧去参加国际会议,穿的鞋居然打了三层补丁,手里提着一个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这让一同参会的王焕玉惊讶不已:“一个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能这样,真的让人非常敬佩。” 2003年,何泽慧参加高能所迎春长跑。 衣服上都是补丁,脚穿老式解放鞋,饿了就从食堂买几个包子、馒头带回去吃,渴了就喝点白开水——这是何泽慧留给许多老同事的印象。对此,她的女儿钱民协说: “我妈这一辈子不讲吃、不讲穿、不讲住,从来不计较什么条件。她们那一代人,活得轰轰烈烈!或许她觉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从不认为自己有多大贡献,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 正是恪守着淡泊名利,光环背后的何泽慧坚决拒绝立传,所以在《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系列丛书第6集“物理学”部分,并没有她的名字,只是出现在了书的最后。 2011年6月20日清晨7时39分,何泽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走完了她97年的人生,没有留下遗言,只是曾跟女儿开玩笑说: 去世之后不用火化,拿个白布袋子装着放在树底下就行了,还能做一点贡献。 04丨结尾 时间带走了何泽慧,但她的精神永世长存。我们不能忘记:那一代满怀爱国热忱、富有学识和创造力的科学家们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起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老一辈科学家们,用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书写了伟岸的人生标杆——自强不息、热爱祖国、勤俭朴素的精神,值得铭记传承发扬! (完) 参考资料:[1].《何泽慧:中国“居里夫人”的传奇人生》,吴志菲,新华网[2].《何泽慧院士生平介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网[3].《何泽慧,求索真理书写的人生标杆》,新华评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